• #30569  qqq qqq 於 2012/08/07 22:43
  • qqq
  •  

    遊子講古~65

    法爾如是之修行


    qqq於2012/08/05 05:25 回應 
    果地修太讚了~~禪門中人~~
    遊子於2012/08/05 09:05回覆 
    法爾如是的修行法門也很讚哩!和果地修很相似,但同樣屬於果地修。
    註:法爾如是的修行法偏向「有」,必須以「空性見」為基礎;一般所謂果地修的修行法偏向「空」,但要明見「能起一切作用」的本如。

    **************************
    **************************
    法爾如是的修行法,聽起來很優雅,所以用這種方式來修行應該是很輕快而寫意。
    不是嗎?所謂的「法爾如是」就是如此如此這般這般……,好個輕舟、順風、隨流、逍遙、寬坦、無礙、閒暇適性、萬事如意也。
    心有心的心性,物有物的物性(法性),「法爾如是」的修行方法就是依這個「心性」、「法性」來修行的,其間不加以妄計揣度、造作扭曲,就只是隨順自然因緣而已………
    想想,有這樣的法門,自己都會偷笑!
    因為有這個隨順自然因緣的修行……多美妙啊!

    哈哈哈~~~~,美妙個屁啦!
    就我們的習性而言,就我們隨順習性的自然因緣而言,遊子保証這個「法爾如是」的修行方法,鐵定一點也不美妙,而且必然會走向苦趣之路。
    原因無它,因為習性也有習性的法爾如是。這個法爾如是就是:無明會用日趨下流的方式讓我們用苦來覺受,甚至用極苦的方式讓我們呼天 天不應,叫地 地不靈……,慘兮兮捏!
    在苦裡面,逃都來不及了,哪還有興致說它是怎樣的美妙啊?

    「苦」就是要我們確認因緣果報的。我們將會確認「因緣果報」在「法爾如是」裡面果然是一種絲毫不爽的鐵則。
    以苦故,為了離苦,我們必須加入「離苦」的「意志力」來讓自己養成另外一個「習性」,………然後再依著法爾如是的因果法則來離苦……
    只是,這個「法爾如是的因果法則」不知道走對了沒有……?
    沒關係,苦會告訴我們的。
    因而「有沒有離苦」就是很公正的裁判官,離苦了就是走對了,沒有離苦就是走錯了。法爾如是故!
    所以在一個人還沒有見「空性」之前,他會在各種習性裡面翻轉(註:「意志力、負責任」雖然是很好的個性,但在遊子的前半生並沒有辦法讓遊子離苦,因而遊子對「意志力、負責任」的習性才有更深一層的体認。),雖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也就是這個我們以為很有個性的業習 讓我們在「趨苦」與「離苦」的天秤中起起伏伏,還在原點來來回回……。
    其實這種現象,本來就在「法界的法爾如是」之中。
    但以修行的進路來說,我們權稱這個無法突破的起伏階段為「生滅」「染著」「造作」「我執」……或稱為「輪迴」……。

    有智慧的人將會看到「法界的法爾如是」,也將會洞見「因緣果報」的鐵則,並藉著親身感受的「苦」而尋得真正「離苦得樂」的方法。
    也就是說:要洞見「法界的法爾如是」,然後給「習性的法爾如是」一條「苦集滅道」的道路。
    以法爾如是故,「空性見」就是讓我們的心性…從「習性的法爾如是」轉向「本如的法爾如是」…必然的一個「轉捩點」。
    「空性見」,讓我們有能力更清楚的看到「習性的法爾如是」,以「空」故,雖一粒微塵如見須彌山!
    「空性見」會讓我們的苦受 頓然消失,而有身心全然放下的那種超然輕安與極樂感受……無始劫的迷失 就在自己撞見自己的那一剎那…我們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真如本性。
    沒有見「空性」,我們就沒有辦法斬斷前後和連貫前後的因緣。我們只會在波濤洶湧的現象界中用非常努力的意志力來成就生滅的豐功偉業。
    沒有見「空性」我們就沒有辦法分辨「現象界」和「本如界」的差別。
    沒有見「空性」我們就沒有辦法知道「意識闌珊處」和「不斷百思想」到底有什麼不同。
    沒有見「空性」我們就沒有辦法很清楚的看見「不生不滅」和「緣起緣滅」原來是二不是一,但以一体兩面故,然後確認「二就是一」的妙用……。
    以「空性見」故,確認「二就是一」。
    以「二就是一」故,明見法界實相。這時候就可以大膽的用「法爾如是」的修行法門來修行了。

    在「果地修」那一篇文章說過,果地修是偏向「空」的方式來消融有如銅牆鐵壁的業習。
    「法爾如是」的修行法正好相反。就是以「空性見」為基礎,但以放任「銅牆鐵壁之業習」的方式來明見這個業習的生滅和進路……。
    前面說過,有「空性見」的人,見一微塵有如須彌山那樣的清楚,那…見到自己銅牆鐵壁的業習 將會是如何……?
    呵呵,這個人若真見到「能起一切作用」的「法爾如是」,他一定會見到「法爾如是的業習」…其生滅與進路將會是如何…根本不用等到因果現形的時候再來後悔,於是他的「空性見」自然會坦然接受業習並加以消融,或興起另一個「對症下葯的法爾如是」來對治。 (這就是「本能」的智慧)

    以「離苦得樂」是本能故。這個「本能」就是智慧,這個「智慧」就是真如本性的作用,這個「真如本性」就是遊子所謂的「本如」。
    簡單的說,以「本能」故,「無明」的目標必然是「覺」。
    這個「本能」既然是「真如本性」的作用。當然就是「無明」的作用,同時也是「覺」的作用,所以說,以「本能」本來就存在故…「無明」就是「覺」。
    「無明」和「覺」都一以貫之的在執行「本能」的祕密,這個祕密就是…真如本性能起一切作用的「体性」。
    「無明」不是平白無故無明的。祂早就用真如本性的「本能」… 也就是用「離苦得樂」的方式一直督促我們,直到我們找到「覺」為止…然後功成身退。

    當然,很多事情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很多人好像以為只要見空性,就「諸事已辦 不受後有」了。
    遊子是個業障深重的凡夫,因而知道此中 要死不活 沒辦法斷氣的滋味是什麼……
    所以,如果業習深重的人,一時間「空性」使不上力,那就先把業習放著吧。只要不讓業習反撲而退道心 或假藉空性狂言什麼「貪瞋痴就是佛」這樣就好……。
    就用「歷然的因緣果報」和「虛然的夢幻泡影」繼續薰染業習吧!等薄了貪瞋痴之後,就會漸漸的知道這種法爾如是的修行方法果然比「戒」更殊勝許多。 (註:因為戒就是違背了法爾如是,因而變成了一種有為法的修行功夫,所以以後還要再花等值的功夫把「戒」戒掉才可以。)然後,等待因緣成熟就有機會澈悟法界實相而住於一真法界。

    法爾如是的修行方法其實就是隨法界實相而實相。
    以法爾如是故,我們就不會把法界實相 扭曲成「心所造作」的另外一個有為法。
    因而這種法門可以貫穿《法界論》的整個圓,因為無論何時何地…法界的本然都是法爾如是啊!
    我們本來就是用法爾如是的方式活著,也用法爾如是的方式經歷淒風苦雨的生命,也用法爾如是的方式覺悟,然後住於法爾如是!
    所以我們本來就是用法爾如是的方式『存在』於法爾如是的法界!
    簡言之,若有人能於法爾如是而如如,那麼他就是住於法爾如是的一真法界!

    心有心的心性,物有物的物性(法性),「法爾如是」的修行方法就是依這個「心性」、「法性」來修行的,其間不加以妄計揣度、造作扭曲,就只是隨順自然因緣而已………
    隨順因緣,好像很美……。但其實這是一種很恐怖的修行方式。
    善根敦厚的人,如果有興趣的話,就可以先嘗試一下法爾如是的修行法門…,哈哈,很恐怖的哦,沒騙你! (註:要有「以法界為熔爐 以自己為試驗品」的氣魄哦。)(再註:其實我們本來就活在法爾如是之中,因而我們現在所要的 就只是「洞見」、「印証」然後「覺」而已。)
    但是,在見空性之前,遊子先給個建議……還是淺嚐就好。
    因為想要隨緣於法爾如是之前,得先學習怎樣『自做主人』,否則被法爾如是所如,那就不好玩了!呵呵,被動的人,總是很辛「苦」的。
    所以,「見空性」是一個很必然的基礎。一個想要「自做主人」「以自為光」的人,要先以見空性為目標。 (註:見空性,也是有辦法把圓畫起來的那個「半徑的最遠端」,也就是轉折點的意思啦。)

    遊子比較偏向「法爾如是」的修行法,因而也才有辦法統合了「空」和「有」……。才不會一直陷在「空」裡面……
    所以遊子絕不會在「空」之後,就以為這個法界…變成了「夢幻泡影」或「空空無大千」。
    其實 這個法界還是法界啊!就只是這個心「洞」然明白而已。
    因洞然明白而更確認的知道:佛法的真正精髓是在「覺」而不是在「空」。
    「空」只是一個「轉捩點」的過程而已。
    「此覺為圓 無明無闇」啊!

    當然,用果地修的方式也一定要走到「此覺為圓 無明無闇」才可以,否則就會一直用「空」的方式來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而忘了…虛妄只是針對「可以緣起緣滅卻被誤以為不變的那個實有」。
    是的,當破了「實有」之後,我們還是要回到「如此便是如此」的實相!否則吃飯就是虛妄,那還吃個什麼飯啊……?
    所以,還是要回到「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法界就是法界」。(要不然,遊子的圓就畫不起來了唷!)

    心有心的心性,物有物的物性(法性),「法爾如是」的修行方法就是依這個「心性」、「法性」來修行的,其間不加以妄計揣度、造作扭曲,就只是隨順自然因緣而已………
    這個隨順自然的因緣……到最後,竟然可以隨心所欲而不逾距………
    啊~~~~~~~~~~~!
    美哉!美哉!

    註:
    遊子承認「空裡面的妙有」(本如界),也承認「因緣和合、緣起緣滅的有」(現象界)。
    否則就無法走「法爾如是」這條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